9月份,新高三生即將投入緊張的複習階段。往年剛開學時,高考家長圈(ID:sinagkjzq)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是:孩子已經很努力了,為啥成績還是上不去?今天小編就來為家長們解答這個問題!
心理壓力
很多學生都是在高中期間經歷了一次考試失利之後就備受打擊,懷疑自己的能力,同時,老師,家長也會特別緊張,不論家長、老師是否給學生施加了壓力,學生這時候自己都會感覺壓力很大,想著努力學,考回原來的水平,但是這樣實際上會導致平時備考、考試時的壓力過大而致無法專注,引起很多失誤。
我們可以假想一下這種狀態下學生的學習考試情況,在平時備考過程中,從前五名的成績跌落到後面會讓學生在複習時不自覺地就想起這事,甚至於一些自尊心比較強的學生會想到老師會怎麼想,家長會怎麼想,這樣下去考生很難專注於自己正在複習的東西,最終會出現看起來花了很多時間,費了很多心血,但是效果仍然不好的情況。
更糟糕的是,這種心理活動如果在考試時出現,考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做題沒有感覺,沒有思路,會更加緊張,結果不好又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呢,這裏給老師家長的一點小建議,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反覆強調考試失利的狀況,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就好。雖然說不管家長老師關注這個問題與否孩子都會有緊張感,但是如果家長老師過於強調那次失利,會讓孩子反感,同時會有孤立無援的感覺。
因此,家長最好平時應該淡化那次失利,也不必經常刻意去安慰鼓勵孩子。
學習方法
高一高二的知識點是分散的,學哪考哪,學到哪考到哪,因此,考試的知識面,能力要求相對會比高三小一些。而高三的考試,是三年知識點的綜合考察,某一次考試正好碰到了自己複習還不夠的地方導致發揮失常,這樣的偶然的失誤是比較正常的。
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心理調節上(這裏主要針對考生自己),考生需要設定一個比平時能夠達到的地步高一些以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的目標,同時需要設定一個最低的理想分數線,意圖在於,平時備考朝著實現最高的目標去分析備考,力爭把知識點掌握透徹。
但是真正考試時呢,就需要暗示自己,只需要考到自己最低的理想分數線就夠了,達到這樣的成績就「不虧,不後悔」了,通常情況下,這種最低理想分數是比較容易達到的,所以當考生在考試時已經拿到這麼多分了,那麼他就不會慌張,會覺得剩下的這些題,我只要做對一個,就比最低的理想分數高了,就是一種進步,做不對也已經「賺夠了」,這種情況下,考生會越做越有信心。
然後方法上,考試失利的原因分析,這個分析主要重點分析第一次考試失利那次考試,原因是失誤過多,還是題目太難不會做,方法沒想到,表達不規範,還是時間分配不合理,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問題。
其中,「失誤過多」可將自己常見的過失性失分做一個總結。用筆記本的某幾頁專門記錄歸類,一兩周后就會很明晰的知道自己在哪裡容易犯錯,下次考試練習就稍微提醒一下自己,慢慢的過失性失分就會減少很多,一般解決好這個問題應該是能夠比較輕鬆的提20分。
若是因為「題目太難方法沒想到」,可據此做相應的歸納,針對每個知識點,在筆記本上留下2-3頁空白,每次考試練習之後,覺得比較有用的解題思路,考點都記在相應知識點處,慢慢會比較系統,久了就會發現某一知識點的考法其實就那麼幾種,系統的總結之後,看到題就能夠聯想到自己之前筆記本上記的東西,然後就能夠比較快速的找到解題方法。
此外,表達規範的問題,很多時候學生知道題目怎麼做,但是寫出來的答案總是會被扣一分、兩分,單個題一兩分不算什麼,但是幾道題加起來問題就嚴重了。
這個問題其實在成績好的同學中還比較常見,因為大多數時候大家感覺自己知道怎麼回事了就不會去細看,但是實際上大多數問題都有「坑」,一些關鍵的點沒有答出來的話是會被扣分的,應對方法就是平時多研讀參考答案,答案是怎麼寫的,自己的和答案區別在哪裡,哪幾個詞是關鍵得分點,平時多看看參考答案的表述,有必要的話背一背。
本文來源:錄取吧志願填報
「高考家長圈」(sinagkjzq)傾情打造「高考微問答」欄目,特邀請高考學習、心理及志願填報方面的專家為高三家長解疑答惑。您在陪考當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我們向專家提問。
責任編輯:余駿潔

以下內文出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818/23520454.html情趣睡衣